特朗普挥舞关税大棒砸向14国,却唯独对中国递出橄榄枝。这份“区别对待”的背后,美国究竟在盘算什么?
据观察者网消息,就在日前,特朗普一口气向14个国家“开火”,发出了加征关税的通牒,让不少国家倍感压力。
【特朗普向14国发加税通知】
特朗普率先向日韩“开刀”。他给日本首相石破茂和韩国总统李在明写了信,宣布自2025年8月1日起,对所有日韩输美产品征收25%的关税。
特朗普还放出狠话,称这个税率已经算是"手下留情",要是日韩敢还手,美国必定加倍奉还。不过,他也“贴心”地提供了一条出路,那就是到美国建厂生产就能免税,审批流程只需几周时间。
不光日韩如此,哈萨克斯坦、马来西亚等国也难逃这一“关税风暴”。同样从2025年8月1日起,它们输美的产品将被征收25%的关税。南非则更惨,被加到了30%,而老挝和缅甸则分别面临40%的高额关税。
此外,特朗普还向印度尼西亚等七国发信,自2025年8月1日起,加征各国相对应的对等关税,而相关配套规定与上述国家一致。
【这次关税名单里并没有中国的名字】
耐人寻味的是,这次关税名单里并没有中国的名字。这对一直以来被特朗普视作贸易战最大对手的中国来说,是一个意义深远的现象。
不过,特朗普暂时没有对中国下手,不是因为他突然“良心发现”,而是因为在当前中美关系趋于平稳的情况下,他显然不想重燃战火。花了那么多力气才在许多关键问题上达成共识,特朗普自然希望维持这一相对稳定的框架。
同时,美国国内的情况也不容乐观。因贸易战造成的负面影响,已经让不少行业叫苦连天,企业成本上升,利润缩水,就业市场岌岌可危。
如果特朗普此时再次对中国下手,无疑会令美国经济再度陷入动荡,激起民众的不满。在这种背景下,特朗普只能将主要精力放在其他国家身上,以期在这些地方获得更多谈判筹码,弥补此前在中美贸易战中的损失。
【美财长透露将再次与中方进行会晤】
与此同时,据彭博社报道,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接受采访时表示,计划在未来几周内与中方官员会晤,并期待继续推动两国之间的讨论。
这说明,美国此时选择与中国再谈,是考虑到一旦中美经贸谈判出现问题,会影响其他领域的贸易协商。中美双方都希望尽早达成稳定的协议,结束目前的关税战状态。
从美国方面来看,接下来与中国谈判时关注的重点,可能包括三个关键领域:
其一,聚焦美债态势。自2023年12月起直至2025年4月,在这长达19个月的时间里,中国持续对美债进行减持操作,当前所持美债的规模已下滑至2009年以来的最低点。面对这一情况,美方或许有意就中国减持美债的这一趋势,以及可能产生的影响展开探讨。
【谈判或涉及美方军用稀土困局】
其二,涉及军用稀土困局。特朗普此前向北约提出提高国防开支的要求,其背后意图之一,是期望借助北约国家增加军购,来为美国获取经济利益。然而,中国在军用稀土出口审批方面把控严格,即便美国目前有大把军事订单在手,却因稀土供应受限而难以顺利开展生产,因此美方有与中方就此进行商谈的意愿。
其三,关乎美国农产品与能源贸易。在中美关税战打响之后,中国调整了进口策略,减少了对美国大豆等农产品的进口量,这使得美国农民遭受了较大损失。此外,特朗普也一直期望中国能够加大,对美国石油等能源产品的采购力度。
与此同时,中国也有自己的诉求。取消不合理的关税、解除技术封锁以及废除单边制裁措施等等,都是我们的核心关切。通过平等对话解决分歧,推动双边经贸关系回归互利共赢轨道,更是我们一直以来牢牢坚持的立场。
【稳定的局面仍然脆弱】
目前,稳定的局面仍然脆弱。过去的经验告诉我们,在复杂的国际舞台上,任何表面的平静都可能是短暂的。在中美谈判里,我方更为注重实际行动,而非口头承诺。
从长远来看,特朗普选择“双线操作”的策略,尽管在短期内或许能迫使部分国家做出一定程度的妥协,让美国看似收获了一些利益,然而,这绝非一种能够长久维系的发展模式。
日韩已经开始酝酿反制措施,东南亚国家也在积极协调立场。更关键的是,这些国家都清楚,只要和中国保持好关系,就有对抗美国霸凌的底气。毕竟中国市场的吸引力,可比美国的关税大棒香多了。
特朗普这套“分而治之”的把戏,最终很可能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。当这些被加税的国家发现,跟着美国混不仅没肉吃还要挨揍时,谁还愿意当这个冤大头?到时候,美国恐怕要落得个众叛亲离的下场。
聚富配资-聚富配资官网-专业的股票配资-配资平台APP下载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