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冬养三九补品旺,夏治三伏行针忙。” 7月10日,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迎来2025年三伏天灸第一贴——伏前灸。本次贴灸活动院内、院外同步进行,院内在院本部、骨伤科分院、芳村分院、山村门诊部、后滘门诊部等一院三区两门诊部同时开展;院外派出天灸贴药团队上门贴药,市民们纷纷进行现场体验。
贴灸现场盛况
一大早,医院门诊大厅贴灸区已是人头攒动,场面火爆,众多市民朋友自发前来体验这一传统中医特色疗法的魅力,为健康“加把火”。
在贴敷治疗区,医护人员早已准备就绪,为患者辨识体质、辨证选穴、精准贴敷。
正值暑假期间,现场能看到不少是全家老小一同前来,可见中医“治未病”理念的深入人心。家长们带着孩子来增强体质、预防呼吸道疾病,年轻人调理亚健康状态,老年人则重点针对慢性咳喘、关节疼痛等宿疾进行调理。
时值三伏,暑热难耐,制剂中心在现场特地准备了免费的时令养生茶饮——生津梅洛饮,有生津止渴、收敛养阴功效,可缓解口干烦渴、汗多耗阴、食欲不振。市民纷纷领取品尝,对其酸甜可口的口感和清凉解暑的效果赞不绝口。同时,展示我院多种具有骨伤专科特色的中医制剂,现场向居民介绍功效、适用人群等,深受大家的喜爱。
更值得一提的是,今年的三伏天灸活动推出院外上门贴灸服务。我院外派天灸贴药团队走进机关、走进企业,为在职人员提供便利,让他们在工作的同时也可以体验到中医药健康服务。
注意事项要牢记!
在感受市民朋友们对天灸热情的同时,针灸推拿科也特别提醒广大患者,天灸疗效虽显著,但并非人人皆宜,且贴敷前后有诸多注意事项,务必谨记:
1. 明确适应症
天灸主要适用于虚寒性、慢性疾病,例如:
▲ 呼吸系统疾病:慢性支气管炎、支气管哮喘、过敏性鼻炎、体虚易感冒等。
▲ 消化系统疾病:慢性胃肠炎、虚寒性胃痛、消化不良、慢性腹泻等。
▲ 痛症:颈肩腰腿痛、关节痛、风湿性关节炎等属寒湿痹阻者。
▲ 妇科疾病:痛经、宫寒不孕(需医生辨证)等。
▲ 儿科疾病:体虚易感、厌食、遗尿、消化不良等。
▲ 亚健康状态调理:免疫力低下、四肢不温、疲倦乏力等。
不确定自己是否适合?务必提前咨询医生!
2. 知晓禁忌人群(非常重要!)
▲ 孕妇。
▲ 发热、体温超过37.5℃的患者。
▲ 正处于疾病急性发作期(如咳喘剧烈、关节红肿热痛明显等)患者。
▲ 皮肤有破损、溃疡、感染、严重过敏者。
▲ 严重心脑血管、肝、肾、造血系统等原发性疾病及恶性肿瘤患者。
▲ 对药物(特别是白芥子、细辛、生姜等辛温药物)或敷料过敏者。
▲ 糖尿病血糖控制不佳者(皮肤感觉差,易烫伤)。
▲ 2岁以下婴幼儿皮肤娇嫩,一般不建议贴敷,如需贴敷务必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且时间极短。
3. 贴敷过程中的感受与处理
(1)温热感与轻微刺痛属正常:贴药后局部皮肤出现温热、轻微刺痛、发红是正常药物反应。
(2)灼热难忍及时处理: 如感到灼热难忍、剧烈疼痛,应立即自行取下药贴,并用清水轻轻擦净局部皮肤。切忌强忍!防止皮肤灼伤起泡。
4. 贴敷后护理
(1)凡接受天灸疗法的患者,贴药处避免挤压。因个人体质差异,患者可根据贴药后局部出现灼热发红,或轻微刺痛即可将所贴药物自行去除(一般成人可贴2~3小时,儿童1~2小时),如局部有灼热刺痛难受感亦可提前去除药物。
(2)去药后,局部皮肤有轻度灼热、发红或起小水泡属正常现象。亦可在局部涂上万花油,如敷药局部出现较大水泡,可回医院处理或自行消毒针将水泡挑破,排出水液后,再覆盖消毒纱块,以防局部感染。
(3)敷药的部位,在10小时内不要沾冷水。
(4)贴药后三天内忌食生冷、辛辣等刺激性食物,慎食易化脓的食物,如牛肉、烧鹅、鸭、花生、豆制品等,戒食鱼虾、生鸡蛋等易致过敏食物。
温馨提醒
天灸贵在坚持:“冬病夏治”天灸疗法通常需要连续坚持3年或以上(每年三伏期间贴敷3-5次),疗效更佳。
后续贴敷时间:
初伏:2025年7月20日(星期日)
中伏:2025年7月30日(星期三)
末伏:2025年8月9日(星期六)
加强:2025年8月19日(星期二)
贴药时间:8:00-17:30(中午安排值班)
今天伏前灸的盛况,不仅展现了市民对传统中医药防病治病理念的高度认同,也彰显了医院在“冬病夏治”领域的专业影响力与服务能力。我院医护人员将继续秉承专业、负责的态度,为市民的健康保驾护航。让我们抓住三伏天阳气的“黄金期”,科学贴敷,为秋冬健康打下坚实基础!
聚富配资-聚富配资官网-专业的股票配资-配资平台APP下载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