唐朝时期,著名的相面大师袁天罡在民间享有极高声誉。他能凭借一眼,洞察一个人的命运走向,成了许多人求解未来的依赖。无论是田间辛劳的农民,还是朝堂上的官员,几乎每个人都坚信袁天罡所言的命运定数,认为他所说的未来便是天命所在。
这一天,三位年轻的才子相约前往拜见袁天罡,想请他算一算自己的未来命运。袁天罡在唐朝初年,为了扩大自己的名声,并未在长安定居,而是选择了行脚游历。他的旅程不仅仅是为了朝圣,也是在四处给人算命。这种方式使得他能够接触到大量的人群,并通过一次次成功的预测,积累了名声和信任。每当他在某地成功预测某人的未来,那里的故事就会流传开来,袁天罡的名声也迅速传播。
他这样周游四方,最终回到了长安。此时,袁天罡的名字早已在长安传开,成为了人人争相求见的算命大师。于是他在长安的街头设立了一个摊位,每天为市民们解答命运之谜。袁天罡相面算卦有着严格的规矩,只要有人违背了这些规矩,他便会停止服务。这种坚持规矩的态度,不仅没有让人们感到不满,反而让更多人心生敬畏。为了能请到他算命,许多人不惜花费重金,而袁天罡却始终保持着高傲的姿态,似乎对这些财富并不动心。其实,他不过是在精心布局,等待着更大的机会。
展开剩余77%袁天罡并非单纯的“蒙人”,他背后有一套独特的相面理论。他游历了许多地方,见识了不同的风土人情,也积累了丰富的人生阅历。刚开始相面时,袁天罡还需要查阅书籍,但随着经验的积累,他早已将这些知识烂熟于心。此时,面对一个人的面容,他只需扫一眼,便能从中看出其性格和未来的运势。
有一天,三位身世显赫的年轻公子,决定一起前往拜见袁天罡,想要请他算一算未来的运势。虽然袁天罡每日只接待一个客人,但这三人特殊的身份使得他破例接待了他们。看似袁天罡是“网开一面”,实际上,他的决定背后有着更深的考虑。三位公子中,最为显赫的便是韦挺,他的父亲韦冲曾是隋朝的民部尚书,在李渊建立唐朝后,韦冲选择投降,继续担任原职。韦挺因此自小生活在官宦之家,身份背景雄厚。杜淹次之,他的父亲杜征曾在北周担任太守,在隋朝同样功成名就,之后又支持李渊建国,也因此获得了较高的官职。王珪虽然家世稍逊,但他在山中修行多年,才华出众,一回到长安便受到了众多重臣的赏识。
这三位公子虽然各自的背景不同,但都具有显赫的家族背景,凭此,他们的未来注定不会差。即使王珪出身较为寒微,但凭借个人的才华,他同样被看作是一个未来不可限量的年轻人。袁天罡仔细观察了三位公子的面相,虚心地摸了摸他们的额头和脸庞,作出了“未来运势极佳”的判断。三人听后欣喜不已,纷纷留下些许金钱,谢过袁天罡,并高兴地离去。袁天罡则温和地送别了他们,脸上带着微笑。然而,送走他们之后,袁天罡却不禁轻叹了一口气。
他叹气的原因并非因为对三人命运的无知,而是他从他们的面相中察觉到了一些不同寻常的事情。虽然这三人有着显赫的家世和优渥的前景,但他们的未来并不完全是一帆风顺。袁天罡预见到,三人将会遭遇一场巨大的磨难。虽然他们家族的支持会让他们在初期得到保护,但如果他们不能挺过这场考验,未来可能会被拖入深渊。
袁天罡并没有告诉他们这一切,因为他明白,命运的事情即使揭示出来,也未必能改变什么。就算三人知道自己将会面临灾难,也未必能够避免。果然,袁天罡的预感并未错。唐朝的“夺嫡之争”日益激烈,太子李建成和秦王李世民之间的权力斗争牵扯了许多人,三位公子便因此深陷其中。
杜淹选择了支持李世民,而他的儿子杜如晦最终成为了李世民的重要谋士;韦挺和王珪则加入了李建成的阵营,三人虽然曾是朋友,却因此渐行渐远,各自为主。接下来的灾难让他们没有想到,他们的命运最终会再次交织在一起。
公元624年夏天,李渊带着李世民出门避暑,留下李建成在长安监国。李建成借此机会,试图除掉李世民,命令亲信杨文干集结兵力,准备发动政变。然而,意外的是,李建成的计划被两名押送物资的官员察觉并上报给了李渊。李渊愤怒之下,派宇文颖去捕捉杨文干,而宇文颖竟是李元吉的人,早已被指使促使杨文干起义。
事态迅速升级,最终,李世民亲自出征,杨文干的反叛被平息。而在李世民回京后,李渊为了稳固李建成的太子位置,竟然将李世民的功劳归结为“兄弟不和”,并且让李建成继续担任太子。李世民愤怒于父亲的不公,但他无力反抗。最终,袁天罡所预见的命运成真,韦挺和王珪被当作李建成的替罪羊流放,而杜淹则成了李世民的替罪羊。三人最终被流放至嶲州,尽管他们没有参与其中,却也不得不为这场权力斗争付出代价。
这三位公子,最终成为了命运的牺牲品,袁天罡的叹息也正是对他们无法逃脱的悲剧命运的深深惋惜。
发布于:天津市聚富配资-聚富配资官网-专业的股票配资-配资平台APP下载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